新化民间文艺,至20世纪90年代已搜集整理作品19597件,其中剧本50个,曲艺41个,民间故事5468篇,歌谣5200首,舞蹈12个,音乐作品725件,美术18件,谚语8056条。民间文艺显著特点是梅山气息浓郁,艺术风格,独成一体。
一、民谣
新化是山歌之乡。劳动之余,喜庆节日,婚娶祭丧,梅山人常以歌摇抒发感情,劳动之中常以歌谣助兴化疲,长期以来形成独具特色的新化民歌。其特点是:蛮、野、逗、辣。从内容划分,可分为历史歌、劳动歌、仪式歌、生活歌、传说歌、儿歌等。历史歌有洞事歌、族歌、宗师歌。《歌本歌》记载了梅山歌谣的起源,《骂歌》表达了梅山人对宋将田绍斌屠杀峒民的声讨。劳动歌有樵歌、猎歌、田歌、秧歌、茶歌、开山歌、拓石歌及各种劳动号子。《资水滩歌》长达600多行,对资水滩多水险及沿岸山川地理、土产山货、风俗人情、船工生活作了生动描绘。仪式歌有喜堂歌、丧歌庙堂歌、茶赞、酒赞、神诰和各种仪式歌。时政歌含蓄幽默,诙谐讽辣。如清末民谣:“天上协公打雷公,地上豹子咬老虫(即老虎);城隍庙里鬼打鬼,世上死人吃活人”,以比喻的手法,形象、深刻地挟击猖獗的邪恶势力,以表疾世之愤怨。歌谣中数量最多、最脍炙人口的是被称为“陶情歌”的情歌。如“神仙下凡实难猜”,词意吻贴生活,词调明快畅达,至今仍旧响在新化的原野上。歌词如下:
郎在高上打鸟玩(读hai),姐在河边洗韭菜。
哥哥啊,你要韭菜拿几把,
你要攀花夜里来,莫穿白衣白裤莫拖鞋,
打只小小锄头做如牌。要是哪个看牛伢碰以你,
你只讲千丘田里看水。你要到十字街上买双草鞋倒穿起,
上排脚印对下走,下排脚印对上来,
我俚两个行路莫把笑话讲,坐一起莫挨拢来,
有心做个无心意,神仙下凡实难猜。
新化民歌在句式结构上形式多样,有四句头、六句头、八句头和长段子,有七字式、五字式和长短相间式。因地域不同,民歌唱腔亦有差异,有高腔平腔之分。高腔流行于奉家、上团、天门、金凤、白岩等山区。因地势陡峭,交往不便,必须放开嗓子才能传得远,,具有高亢、嘹亮、粗犷、拖音长、节奏自由的特点。平腔流行于城区、白溪、洋溪等地。白溪琅塘流行溜溜歌,洋溪还有一种独特的波罗山歌。在波罗山歌和滚板山歌中,商潮阶段是中间的滚滚句,一般滚板一口气唱20个字以上,多的一句滚到50多字。
二、民间谚语和谜语
新化民间谚语很丰富,已收集整理1,490余条,特色鲜明,富有哲理。其中有些属于方言土语,口讲押韵写出来脱韵。如:“有钱难买四月天,捧槌落地生根。”“根”,土语读jian。民间谜语也有特色。有的谜语,谜面几句话成一组谜,如:“一子尖尖,二子团圆,三子撑把伞,四子打把扇,五子艳艳红,六子红艳艳,七子生身疮,八子生身毛,九子双对双,十子放毫光”(谜底:辣椒、南瓜、蘑菇、芭蕉、苋菜、红萝卜、苦瓜、冬瓜、豆角、白瓜)。有的谜语,山区特色浓郁,如:“高山垴上一笼蛇,放出来满山爬;高山垴一笼鸡,放出来满天飞;高山垴上一只红扁桶,年年收的麦子种。”(谜底:树根、树叶、丁榔)。
三、民间舞蹈和器乐
新化民间舞蹈有风俗舞、龙舞、狮舞、蚌壳舞、宗教舞等。风俗舞优秀传统节目有《蝴蝶戏媒》、《采莲船》、《渔翁戏蚌》、《老汉背妻》、《踩高跷》。龙舞有布龙、草龙、板登龙、干龙船等数种,春节、清明城乡龙舞盛行。狮舞从饰形与演技分,有肉狮、毛狮、文狮、武狮等,文狮表演“母带子”、“舔毛”、“玩球”等节目,武狮表演扑、跳、翻、腾等力度动作,其舞蹈造型有“白马现蹄”、“太公钓鱼”、“观音坐莲”等。民间器乐有风俗器乐和宗族器乐两种。风俗器乐有用于龙舞活动的龙钵锣鼓婚丧喜庆的八音锣鼓和生产劳动中的开山锣鼓。守教器乐为儒、佛、道、巫诸教派举行曲礼或做“祭礼”法事时演奏的器乐,其乐器、曲谱各有特色。道教器乐有整理价值的“命笛”、“老君曲”等牌子,吹奏时颇有静穆、哀默气氛。
四、民间戏剧和曲艺
旧时,县内民间木偶戏班很多,其曲牌和音乐同祁剧。若遇瘟、天灾,有的唱“愿戏”长达10多天,最后一晚必唱“观音戏”,唱“妙庄王点波罗”,打叉。此外,花鼓戏亦在县内流行,唱腔既有邵阳花鼓戏中的三川、四川、南数、北数等板式音腔,又有本地传统小调。传统剧目有《三嫂子回娘家》、《贺氏磨媳》。
县内民间曲艺有三棒鼓、渔鼓、丝弦、小调、花鼓花灯调、赞土地、打莲花闹、送财神、送春牛等。三棒鼓、渔鼓、丝弦均从外地传入移植。小调、花鼓花灯调以髭琴、笛子、木鱼、唢呐在室内坐唱,也有上台演奏的。小调流行于全县的有《十月子飘》、《又探妹》,洋溪有《五更金鸡叫》,圳上有《十绣》,田坪有《自从盘古起》,河东有《十月点兵》、《采茶歌》,奉家有《十想》、《十月古人》,琅塘有《爷娘养我一条龙》、《士绣荷花》,县城有《下盘棋》、《玉美人得病》。花鼓花灯调流行于县城及附近各乡的有《五更留郎》、《数螃蟹》等,白溪一带流行《海堂花》、《三瞧妹》,洋溪一带流行《十月古人》、《拜节》,琅塘一带流行《十月怀胎》等。
五、民间故事亦具梅山地域特色
在民间流传的“命再生”、“燕子鸟”、刘祖补等“武把式”的故事,表现了武术之乡的梅山蛮裔的勇武刚直。“十麻子”戴岳山故事则反映新化人的机智、幽默和诙谐。行太仆寺少卿邹廷望的传说,表现了百姓对清官的称颂。近代历史名人陈天华、谭人凤、成仿吾等的轶闻故事,反映了其人品情操。红军长征过县境,留下了《红军帽》、《红军卖盐》的故事。《龙王池》、《慧龙庵的来历》等掌故,表现了本地的神奇山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