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跃东
年还未过完,我就急匆匆地赶往雪峰山腹地的江口小镇。战友小谭转业回家,在这个山重水复的地方工作三年了,我们都还在省城,而他一个人在那么一个孤单的地方。
小谭——我们这样把他从二十来岁叫到了四十来岁。其实他比我还大些,部队首长这样喊他,我们也跟着喊,他也答应,可见他的憨厚老实。大前年,小谭自愿转业,老婆孩子在洞口老家,父母年龄大了,需要他照顾。本来开始安排进县城工作的,后来阴差阳错分到了远离县城的江口小镇,当了一名中学老师。说是老师,其实也就是上上体育课,打打球,在门口搞点保安。一下从省城跌到山窝窝里,心里不舒服,我们都替他惋惜着,他在部队立过功,本可以留下的。所以,年后开学的第一天,我决定去那里看看他。
我们约好在江口镇上见面,我从邵阳坐大巴先到洞口,再坐中巴车去江口,县城到他那里有一个半小时的路程。他骑摩托车,从另外一个镇上的家里过来。年后刚立春,气温仍然寒冷,我坐在车上冷得发抖,不停地呵气搓手,他骑着摩托车,那么大的风,不知咋对付。
雪峰山山势险峻,奇峰突起,层峦叠嶂。这里是湘黔古道,一条公路蜿蜒弯曲,峰回路转,忽高忽低,没走多久,人就觉得吃力了。窗外植被茂盛,翠绿幽深,江水回流,风景实在是好,跟进了世外桃源一样。可是就这么僻静的地方,日本人竟在1945年初夏跑了进来,要突破雪峰天险,抢夺山那边的芷江机场,然后占领湘西,威胁重庆。中国军队在这里殊死抵抗,日本人穷凶极恶,猛扑强攻,我方出动飞机,轮番轰炸,军民联手顽强阻击,全歼敌人。当然,我方的代价也是沉重的,很多忠魂留在了青山中。有时想起,洞口也是英雄的故乡啊。
想着想着,就到了江口镇,公路两边是两排很不规整的民房,几个萧条的水果摊,路边的饭馆年后还未开张,孤单的几个人在等待去县城的中巴车,几个摩的师傅在抽烟吹牛。我给小谭打手机,他说已经到路口了,正四下寻他,他已看到我了,向我招手。原来他戴着头盔棉布手套,穿着军大衣,就扎在摩的师傅里,脸上被风吹得黑黑的,笑起来牙齿显得特别白。这哪有英武军人的风貌,我还以为是个摩的师傅!
我就坐着他的摩托车到了他们学校,来的学生和老师不多,他兴奋地向同事们介绍我,我给他们发着香烟,他们为我从邵阳来看他感到很惊讶,一个上了年纪的老师向我表示歉意:今天刚开学,开水都没得喝,中午不开餐,就到他家去吃饭。小谭说,还是去一个老乡家吃饭,联系好了,今天也不回去了,回一趟耗油厉害。
我跟着小谭去了老乡家,二里路的样子。这个老乡的妻子是小谭他们村里人,嫁到这里,开了一家电机修理店,经常走家串户上门服务,日子过得很富足,不比到外面做事差,去年还翻修了三层的楼房。两口子很热情,经常叫小谭过来吃饭,小孩把小谭叫舅舅,小谭也不是白吃,有空就来帮着修机器,好像就是这家里的人一样。因为还在春节里,他们准备了很多腊菜,还有山里的野味,温了米酒,都很高兴,喝得面红耳热,说了很多话,全是心窝里掏出来的。我一直想跟小谭谈谈调动工作的事,因为前两年他想过,找过人,很难办,我也想帮他找找人,可是看他现在在这个地方的融和情状,又开不了口,好像这里是他的富贵窝,没什么不乐意的。
吃了饭,两人去看了正在施工的高速公路雪峰山隧道,听小谭说,这是中南地区最长的洞子,七千多米长,开通后翻越雪峰山只需十分钟,现在要两个小时,以后这山里就不会寂寞了。小谭告诉我,当年抗日牺牲的将士埋在斜对面的山腰上,立了墓碑,每年清明,学校组织学生来扫墓,他们也不寂寞。
我听了一惊,提出过去看看。到得跟前,看到塔座并不大,墓碑却很高,上面刻着蒋介石题写的“七十四军抗日阵亡将士纪念塔”,碑记记录:江口一战,国民党四方面军司令长官王耀武亲自指挥,国防部长何应钦临阵督战,牺牲三百多人,1946年春国民政府组织修建了这座纪念碑,塔座四面刻着很多题词,何应钦题“气壮山河”,王耀武题:雪峰之山,资江之水,山道水长,千秋仰止。望着墓碑,我惆怅地思索,江口战役,事关全局,如果没有这些英灵的付出,山那面的芷江恐怕不会成为抗日受降地,中国抗日史也将是另一种写法。
下山回到学校,天色逐渐暗淡下来,小谭告诉我,操场边上还有一座烈士碑。我们就一起过去看了,这里埋葬了十余名1950年剿匪牺牲的解放军官兵,墓碑正对着那块国军的纪念碑。我禁不住叹说:江口这个地方,真是一处灵地,高贵的灵魂全部集中到了这个地方。小谭接过我的话说:还是我们幸福,当兵多年没打过仗,安安然然地回来了,他们这些前辈军人,哪有我们运气好,好多的还没结过婚,年纪轻轻的就死去了。
学校旁边的人家看到小谭陪着我,知道他不方便,热情地提出请吃夜饭,晚上就住他们家。小谭也想去借宿,我说就一起睡吧,随便吃点。他的宿舍就是学校门口的传达室,还要负责保卫工作。房子里就是一张床、一张书桌,一把椅子。小谭买来方便面,用热得快插在壶里烧了开水,一个盆子先洗脸再洗脚,床上的盖被还是部队带回的,我随手翻了一下枕头,下面压着一本书,是贾平凹的长篇小说《浮躁》,书折了页,大概看了一半。
上床后,没聊几句小谭就睡着了,打着很响的呼噜。我睡不着,老想着白天的一幕幕,一下午看了两座烈士墓,心里紧得很,那些人为了啥呀,也跟我们一样吧,有个小家,让孩子们少受苦有书读。我们都已结婚生子,感觉很不一样了,想起来,身边现在的这一切,正是他们冒死要追求的结果啊。我辗转几次,还想跟小谭说说话。他蹬了我一脚说,睡吧,明早要赶车呢。
第二天早晨,吃了一包方便面,我就走了,结束了春天里的第一次远行。我记着,我去的是一个春风化雨的学校,这里是雪峰山的腹地江口,一个过小日子的富足山坳。据湖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