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日报记者 欧阳金雨
“六经责我开生面,七尺从天乞活埋。”
如果要绘一幅气势恢宏的湘学历史地图,必定不能忽略衡阳县曲兰镇湘西村一处安静朴素的所在——湘西草堂。
前拥荷叶飘香,后有葱茏树荫,站在湘西草堂前,我仿佛见到了他:近四百年前,斜风细雨中,王夫之手持雨伞、脚踩木屐,从破旧的茅草屋走出。
思索、著书,几十年如一日。他终成中国传统哲学和文化的总结性人物,又为古代湘学过渡到近代湘学的关键人物。幸好有他,今日湖湘士人得以前赴后继地走近他、学习他、膜拜他。
一介书生,投入血腥战斗
明末清初之际,异族入主中原。性格刚烈的王夫之,在衡阳举兵抗清,谋求复明大业。岂料兵败军溃,他投奔肇庆南明桂王永历政权。然奸党把持朝政,王夫之因反对权奸王化澄,又几陷大狱。后投奔桂林抗清将领瞿式耜,无奈桂林陷没,式耜殉难。
徒有一腔大志,却难抵命途多舛。至今,湘西草堂仍保留着王夫之生前最常用的两件物品:一把雨伞、一双木屐。据当地故老相传,清军入关后,王夫之但凡出门,必头顶雨伞,脚踏木屐,取义“不沾清朝地,不共清朝天”。
“这种铮铮硬气,显现出王夫之敢于担当、敢于牺牲的性格,忠于故国,忠于文化,他做了当时许多人做不到却必须做的事情。”衡阳师范学院中文系主任、船山研究中心主任朱迪光这样说。
长期隐遁,发愤著书立说
迸溅的鲜血,困厄的危局,萎靡的士林,疲惫的民心,使得王船山创巨痛深。于是,他决心隐遁。
湘西草堂内,存有一尊古旧的小书桌。隐居乡间40余年,王夫之伏案书桌、笔耕不辍,写出了800多万字的著述。
在当时邪说四起、正学不张的社会氛围中,他鄙薄时流,非佛、斥老、责“陋儒”,横扫宋明朱王学说;在哲学、历史、政治等众多领域,他审查数千年来中国历史兴亡、政治得失及儒道释诸种文化的内在利弊……梁启超在论述湖南学风沿革时曾说:“湖南衡阳王船山夫之以孤介拔俗之资,沉博多闻之学,注经论史,评骘百家,著作等身,巍然为一代大师。”
船山学风,风靡湖湘
王夫之造就一时思想文化奇观,可死后两百年光阴,其经世致用观湮没于残酷的文字狱,相同的还有《船山遗书》的湮没无闻。
直到1840年,《船山遗书》为邓显鹤校刻,后曾国藩下令搜集、整理、刊刻之。
此后,郭嵩焘建立起船山祠堂;彭玉麟独捐万银将船山书院迁建于今衡阳市雁峰区东洲岛。再往后,陶澍、魏源、谭嗣同、黄兴、蔡锷、宋教仁……以及毛泽东、胡耀邦等新一代湖南人杰群体无不深受船山影响,并将船山学风发扬光大。
时至今日,船山学风仍风靡湖湘。在衡阳,对王船山思想的学习和研究热度,更是不下当年。衡阳市社科联主席王柏新介绍说,2010年衡阳市倾力打造了大型历史传奇电视剧《南岳奇人王船山》,系列视频如今已上传网络。衡阳师范学院还成立了全国第一个研究王船山的学生社团——大学生王船山研究学会。教师精编教材,师生们定期还有船山诗会。
王夫之简介:
王夫之(1619-1692年),明末清初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史学家、文学家、美学家,今衡阳市雁峰区人。一生著述甚丰,其中以《读通鉴论》、《宋论》为其代表之作。王夫之晚年隐居南岳衡山下的石船山,著书立说,故世称其为“船山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