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奇紫鹊界,如今已名传中外,成为人们叹为观止的稻作文明奇观。当其未出名时,记者曾在此地和乡民们一起生活,与梯田厮守三年,在惊叹于梯田神奇的同时,更体会到了山区农民对梯田的挚爱,感受到新化山区稻作文明的源远流长。
老农家的责任田档案
人们调侃紫鹊界梯田之奇,常会说到一个段子:一位农人冒雨去耕田,全身披挂蓑衣斗笠。山区的雨,来得快,去得快,一阵劳作之后,雨过天晴,农人顺手把蓑衣斗笠一丢,驾着铁犁继续前行。一丘又一丘之后,老农搞懵了,数来数去,少了两丘田,它们哪去了呢?难道真长了翅膀?时过正午,人累牛疲,农人无法,只好捡起蓑衣斗笠怏怏回家。就在这时,惊喜出现了:丢失的两丘稻田,原来就在他丢下的蓑衣斗笠下面。
如果说段子多的是轻松调侃,那么生活中真实的故事,更加能反映紫鹊界山区人们对土地的深厚情感。
2010年,第二轮土地延包开始。文件传到紫鹊界山区后,老农奉光祥觉得可以放心了,村里开会宣布土地延包30年不变的第二天,他便领着儿子一丘一丘察看了全家承包的6亩4分田,没想到有116丘。清点后,读书不多的奉光祥又开始了有生以来最大的一桩文化工程:给116丘田全部取了名:“迪芬”、“崖屋边”、“马路旁”、“大树下”……实在太小不好取名的,就叫“丰田一丘”、“丰田二丘”。并买来一个本子,工工整整地记载了116丘稻田明细,以便传之子孙。
老农奉光祥编制责任田档案,成为了当年的全省好新闻。
源远流长的梯田文明
今年9月16日,韩国光州举行第二十二届国际灌溉排水大会暨国际灌溉排水委员会(ICID)第六十五届国际执行理事会,列出首批世界灌溉工程遗产17处,其中就包括紫鹊界梯田。
紫鹊界梯田位于海拔500米到海拔1200米之间,共有成片梯田56996亩,梯田层叠达400多级。山有多高,田就有多高。在云端里播种,在手掌大的丘块里期盼丰收,是实实在在的稻作文明奇迹。
紫鹊界梯田成型于何时?宋代建县之后汉族人大量迁入之前,这里居住的是梅山峒蛮,以瑶族为主。紫鹊界腹地的龙谱村有瑶人冲,其间小地名老虎眼、龙口上、老马冲,都残存瑶人遗址。紫鹊界的双林村,有沿用至今的地名:瑶人凼、瑶人界、瑶人屋场。
这些紫鹊界最早的居民,应该是紫鹊界梯田的第一批开垦者。
但是,当时的少数民族,总体上还是渔猎民族,形成现在规模的梯田,肯定力所不逮。大规模的梯田开垦,应该在 “新归王化”之后。
1072年后,农耕文明逐渐取代渔猎生活成为紫鹊界的主流,宋廷“输牛贷种使开垦,植桑种稻输缗钱”的“对口扶贫”政策,使中原稻作文明迅速输入,梯田面积大幅扩大。明初,朝廷规定:“正官召诱,户口有增,开田有成者,从巡历御史申举。若田不加辟,民不加多,则覆其罪。凡新垦田地,不论多寡,俱不起科。”人口增多,政绩考核,税收减免,明代实行的“三大政策”,使紫鹊界梯田这个“大地雕塑”基本成形。
这也可从当地居民的族谱中得到印证。紫鹊界目前的大姓为罗姓、杨姓和奉姓,罗姓的总祠堂在紫鹊界脚下的文田镇,奉姓人的总祠堂在溆浦县岗东镇,杨姓人总祠堂在洋溪。从总祠堂的位置考虑,罗姓人应该最早迁徙到紫鹊界一带。《罗氏通谱》载罗华仲元英宗至治间(1321—1323年)官至镇抚司,新化西部“文田、楼下、坪上聚族而居者,皆其裔也。”
据此可以推理,两宋之后,南方人口猛增,渗透到奉家山系的紫鹊界一带。至元末明初,紫鹊界一带形成大规模汉人村落,为了生存,向高山要粮,大量开垦梯田。
因此,紫鹊界梯田是瑶、汉等多民族世代劳动的结晶,发源可以远溯秦汉,大规模成型于两宋到元末明初,是宋代以后经济重心南移的丰硕成果。
底蕴深厚的旅游品牌
紫鹊界梯田得以形成,得益于水。紫鹊界坐落于雪峰山脉的东麓,地处低海拔向高海拔过度的亚热带,雨水较多,山体系不渗水的花岗岩,地表是花岗岩风化物与粘土混合形成的土壤,蓄水性能很强,哪里需要水,就可以在那里挖一个缺口,让地下水从那里冒出来。加上地表土层厚,土壤黏性强,有利于筑坎。因此,山有多高田便有多高。
每年的山洪,会冲毁一些稻田,农民都会修复。用的工具是由铁器时代的耜发展而来的镐,像铲匙一样。泥巴很特殊,温度高了,体积膨胀,失去黏性。因此,修复稻田外的土墙,都在初春。
紫鹊界梯田成长的过程,酿就了灿烂辉煌的农耕文明,决定了它独领风骚的旅游开发价值。
紫鹊界的稻作文化,堪称人类稻作文明的奇葩。与一望无际平原稻田比起来,这种层层叠叠直入云霄的梯田景观更加让人震撼,反映了人类无穷的创造力。时至今天,这里生产工具原始,牛耕依然如故;山歌、民歌、情歌,狮子舞、黄龙舞、夜龙舞,道教、巫教、梅山教等,长传不息,源远流长。可谓“民风淳古,物阜蕃昌”。与紫鹊界人生活息息相关的砻、臼、水碾子、脚碓、石磨、油榨、纺纱机、织布机、团筛、米筛、粉筛等生产生活工具,的确可让游人体验远古居民的古朴生活。
每年秋天,紫鹊界都会主办国际稻谷节。按惯例,首先进行民俗文艺表演,其中武术、傩戏、龙狮舞备受青睐,最后还要进行割禾、打谷竞赛。2011年首次稻谷节期间,参加竞赛的有20支队伍,其中5支来自国外,有3位国外参赛者同时让镰刀割破了左食指!
貌似简单的梯田劳作,其中的方法博大精深。品味新化紫鹊界山区的稻作文明,观赏紫鹊界山门前的稻作农具展览馆,看着那些日渐远去的犁耙风车蓑衣斗笠擂子晒簟,就像是打开了一坛中国稻作文明的陈年老酒!据湖南日报